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财政、投资、产业今年如何发力?上海出台八方面增量政策

  • 创业
  • 2025-02-13 15:44:03
  • 3

  上海强化重大政策靠前发力,在延续一批、优化完善一批存量政策基础上,制定一批增量政策,以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

财政、投资、产业今年如何发力?上海出台八方面增量政策

  为继续做大经济总量,持续提升经济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上海又发布一系列措施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势头。

  第一财经从13日举行的“2025年上海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政策举措”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为推动一季度上海市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在延续一批、优化完善一批存量政策基础上,上海制定一批增量政策,以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

  政策举措主要包括8个方面,包括用好用足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促进外贸外资稳量提质、支持服务业改革创新、促进重点行业创新升级、支持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上海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上海市发改委透露,在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着重把握四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政策协同发力,二是更加注重政策精准到位,三是更加注重政策取向一致,四是更加注重政策有效落地。“国家宏观政策是今年稳增长的最大支撑,要全力统筹国家政策和我市政策,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工具,形成政策叠加放大效应,特别是国家明确在上海试点的政策举措,争取率先落地、打造标杆。在落实国家政策基础上,优化完善我市政策,提高政策实效,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充分激发消费、投资、外贸等方面需求潜力。”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魏陆介绍。

  八大措施具体在财政和金融政策上,包括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扩围增量,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落实国家政策方面,聚焦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战略性产业、土地储备等领域,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储备,积极向国家争取专项债券额度,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做好项目收益总体平衡和风险防范。减轻企业负担方面,去年实施的为企减负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超过1160亿元,各方面反响良好。今年将在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对具备实施条件的政策“能延尽延”。

  对于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上海在重大项目方面,2025年安排重大工程正式项目186项、预备项目35项,其中新开工项目14项、建成项目21项,年度计划投资额2400亿元。聚焦“五个中心”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谋划一批“两重”建设项目,做深做实项目储备。产业投资方面,扩大设备更新政策支持范围,开展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专项行动,加快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民间投资方面,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更多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产业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重大项目投资。

  “我们将继续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中央资金对上海重大战略项目的支持。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使用范围,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社会事业等领域用足用好专项债,一季度争取完成第一批227亿元专项债额度发行工作。”上海市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副处长陆骋介绍。

  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科技和产业的创新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正面临新旧动能转化关键阶段,更需要向内求实现全方位转型升级。

  上海市经信委经济运行处副处长顾丹在通气会上介绍,今年产业升级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包括支持企业升规做强、强化要素服务保障、加强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支持制造业重点领域发展。

  比如,助力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市场牵引、服务赋能、厚植土壤总体导向,出台行动方案,对符合条件的高成长企业给予奖励。实施产业用地“保量控价”,2025年盘活处置30平方公里低效产业用地。深化全国首创的工业领域“AEO”制度,简化涉企检查。设立产业转型升级基金二期,围绕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优化“先导区、加速器、瞭望站、试验场”产业创新体系,制定细分领域实施方案,完善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实施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推动服务型制造、工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重点领域发展,支持首版次软件加速应用,对应用方采购关键软件给予补贴。

  2024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4%左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眼产业高端化,深入实施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

  顾丹说,今年将加快实施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支持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汽车领域加快智能化、网联化攻坚,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完善产业生态,推动上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电子信息领域制定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加速本土品牌培育。制定下一代新型显示领域行动方案,打造一批新业态消费类爆款产品。高端装备领域加快建设以长兴岛为主要承载地的世界级船舶海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制定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支持领军企业扩大规模制造优势。先进材料领域落实新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聚焦AI+材料与中试转化,结合新材料首批次政策,推动产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