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36氪
文丨李安琪
编辑丨李勤
1月26日下午4点,智能驾驶公司纵目科技CEO唐锐在全员会上发言10分钟后,就匆匆下线了。
唐锐没有给员工提问的机会。两天前,纵目科技员工告诉36氪汽车,他们发现公司的欠薪程度再次升级,员工连2024年12月的最低工资都拿不到了,社保与公积金也被断缴。
更早之前,去年10-11月,唐锐提出内部进入“低功耗模式”,全体员工仅能拿到最低工资,封顶1万元,缴纳公积金与社保,当月工资被延迟至次月25日发放。“现在什么都没了。”
纵目员工告诉36氪汽车,26日的全员会上,唐锐称,公司一直在与某家宁波上市公司对接业务并购事宜,但收购方还需要春节后1-2个月时间才能完成项目尽调与资产评估。“公司有意出售智驾泊车业务,但保留移动充电机器人业务。”
同时,唐锐表示还在推进老股东融资事项,但很遗憾没能在春节之前,引进一笔钱来解决员工的社保问题。
他称,后续如果顺利跟上市公司完成交割,也许公司还有存续下去的可能性,也许没有。“我们希望能够用最小方式去维持业务,不至于马上进入清算,因为清算的实质性后果就是所有经营活动都不能做了。”
唐锐在全员会上表示,现在公司的账户已经被封存,即便有局部汇款,也没办法给员工交社保了。他建议,如果想保持社保公积金不断缴,唯一可能的办法是先离职之后自己尽快补缴纳。
据36氪汽车了解,被欠薪员工中,不乏同时背负房租房贷的工程师、孕期中的女同事、还有拿了薪资证明作为“欠条”的离职员工。目前,部分员工已经对纵目科技发起了仲裁流程。
唐锐是美籍华人,于2013年成立了纵目科技。纵目一直聚焦在环视辅助驾驶算法和软件领域,用两年时间实现了产品前装量产出货。此外,纵目还有3个工厂,具备生产域控硬件的能力。在智能驾驶泊车细分领域,纵目科技的行业认知度不算低。
从2016年开始,纵目科技的车企客户中,开始出现了吉利博越等车企的身影。纵目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到2023年,理想汽车、赛力斯、长安汽车、岚图和中国一汽都是其客户。
资本市场层面,纵目的融资进展也算顺利。2015-2022年间,纵目科技完成了从A轮到E轮的融资,资方包括联想、小米产投等机构,估值一度超过90亿元人民币。
有员工向36氪表示,作为智驾泊车方案供应商,纵目其实有不错竞争力,泊车技术能落地,工程经验也足够。“我们做交付的时候,比其他供应商都能卷。”
但也有资深纵目员工发现,自2023年后,公司大客户订单在不断丢失。比如赛力斯旗下的问界品牌,早期问界M5、M7车型的泊车方案都是纵目做的,但随着华为与问界的智选车合作模式加深,问界智驾已经全栈切换至华为。
目前,纵目只剩下长安汽车等不多的大客户,长安旗下阿维塔、深蓝、启源等都有使用纵目的泊车方案。
不过有员工告诉36氪汽车,长安汽车的项目也不稳固,技术开发工作很早就做完了,现在只剩一些车型适配或后续维护工作。“项目本身也有B点供应商,加之长安也在自研智驾,后续也可能切换到自研方案。”
纵目科技的遭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低技术门槛的智驾公司命运缩影。随着智驾愈发向AI、大模型靠拢,其战略地位愈发突出,车企们自研智驾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一些智驾供应商原本的市场方案会不可避免受到挤压。
而巨头车企们的入局,也更加考验着智驾公司的技术进化速度、资源壁垒。智驾技术公司只有跑的足够快,才可能不被车企吞掉。
比如华为、“蔚小理”等玩家的城市NOA、“端到端”、“车位到车位”大战下,头部智驾供应商们也在狂卷产品技术点。
但在纵目科技员工看来,公司的泊车技术栈似乎停滞在2022年左右,“一直在啃老本”。
有员工告诉36氪汽车,公司也有行车-泊车一体的方案,但基本是与做行车的智驾公司联合拿项目。“之前还有人提出要做高阶智能驾驶,但被唐锐否决了。”
也许因为竞争过于激烈,在技术升级的分叉路口,纵目科技的管理层没有选择卷入高阶智驾,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径——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
有多位纵目员工向36氪汽车表示,2023年下半年,公司开始向机器人业务倾斜资源,业务人数多达300人,海内外都有业务部署。据官方信息,该机器人是一款L4级自动驾驶新能源机器人,可在园区、停车场等封闭场地,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智能充电服务。
去年4月,纵目在上海迪士尼度假村部署了100个充电机器人,官方规划是,今年实现 5000个一线城市大型停车场的移动充电服务部署。
“高层可能觉得移动充电领域有不错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充小车把L4自动驾驶的技术栈跑通,然后迁移到乘用车领域。”有员工说道。
不过也有员工认为,在园区落地的低速机器人与乘用车需要的智驾技术相去甚远。
多位员工都将公司持续亏损、资金断裂的源头指向了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业务。员工称,充电机器人单车背着100多度电的电池包,加上底盘等,整车成本能达15万左右,规模上量需要大量资金;加之,在探索机器人落地运营时,纵目有时会免费给场景方使用,也可能造成资金压力增大。
目前,CEO唐锐的重心主要充电机器人领域,联席CEO张爽则主要负责智驾泊车业务。
此前,唐锐曾在内部表示,智驾泊车业务在寻求并购事宜,机器人业务还会保留。“大部分员工的心态应该都是希望(并购)这件事是真的,这是员工能拿到欠薪的唯一可能。”
有话要说...